和諧說故事(十)

和諧說故事(十) <生活實踐家-2>

<該我來完成的就非做不可>

「我的價碼很貴喔!」
這句話差點讓吳季樺與36菩薩及18羅漢兩本書擦身而過。當時的玩笑話卻促成這段緣份,最後結果-該他完成的還是非他莫屬。

不知道怎樣的因緣,開啟了他與台灣第三眼啟發研究會的合作關係。

他是個留美畫家,也是位佛教徒,返國後投入宗教人物的畫作,由於熱愛西藏密宗唐卡藝術,所以神佛羅漢對他來說,都有著根深蒂固的既有形象。

記得將菩薩繪畫大綱交給他,經過半年都沒消息,原來是他心裡十分惶恐,一度不知道如何下筆,因為觀念中的菩薩、羅漢形象非常的鮮明且高高在上,在他所完成近200幅的佛像當中,第三眼的菩薩和羅漢卻是出奇的平實。

36菩薩的繪製是考驗的開始,記得與他交流後的半年,才拿到一張美美的「書卷菩薩」畫稿,傳給張教練審核。
教練說:「這是坊間美化的版本,我們要呈現的是實際在天界磁場上看到的!」
我才恍然發現自己的疏漏-沒有交給吳季樺正確的草案,讓他無從下筆。

為了審慎起見,我們又再一次去拜訪菩薩,看清楚並問清楚菩薩想呈現的具象真貌,這次吳季樺才有正確的方向。

其間,吳季樺大病了幾回,其中很玄妙的是,他只要出國參加朋友婚宴或旅遊,一到當地就倒下了,直到回國前一天才漸漸康復,他笑著說:「應該是被菩薩處罰吧!畫作還沒完成就趴趴走!」

這次他很認真的買了羅漢的畫書來參考,還是難以提筆繪畫,除了忙碌的工作導致無法專心於繪製工作外,最主要的原因仍是受到坊間羅漢畫作的影響,之前也曾畫過18羅漢,那些根深蒂固的形象讓他無從下筆。

直到第二次溝通,對於18羅漢有了基本的認識,也才將原本羅漢的形象完全放下,重新思考新的方向。

吳季樺表示,18羅漢的繪製過程,對他來說是一段奇妙的「自我修行審思」過程。從剛開始的無從下筆,至中間的多方嘗試,到後來的順利完成,實在是非常不可思議,這是一段用心體悟、用心繪畫的過程。

他原本打算以童書的風格來呈現,所以自掏腰包找了專業的插畫家來試畫,但是呈現出來的結果並不完美,直到那時才完全明白<原來該我來完成的工作就非做不可>,別人是無法替代他的職責,當心裡起了這樣的念頭後,安心了許多,就開始構思草圖。

第一位完成的羅漢為「沈思羅漢」,落下第一筆之後,困擾他的思緒不見了,彷彿有個力量在指引他作畫的方向,每天早晨起床後,腦子就自然出現今天要繪畫的羅漢,每幅羅漢圖的背景都能夠不用思考的一氣呵成,好像原本就設定好的,下筆非常流暢且順利圓滿的完成。

最後完成的羅漢是「嗩吶羅漢」,他拿起筆來,眼前彷彿看見祂在空曠的高原上吹奏著嗩吶,涼風徐徐的吹來,心有如湖面上的水,激起層層漣漪之後又恢復成鏡面般的靜止狀態,吳季樺在這個繪製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靜。

「靜心」是他在這一次繪畫過程中所領悟到的修行方式,羅漢們引導著他,讓吳季樺在繪製的過程中,去了解每尊羅漢思想,因為祂們都是經歷了許多困難之後由平凡人成就羅漢,也是大家修行路程中學習的模範,修行其實就是在生活中,繪畫也是在修行,端看自己如何去領悟。

這位生活實踐家用他的畫筆去體會生活的奧妙及樂趣,他發現信念、堅持、專注、慈悲心…成就了每位羅漢的果位,他們成功的範例就是在指導大家,每個人只要努力不懈,成道之路並不是如此的遙不可及。